新经济代表着当前中国经济的活力,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希望,那么如何才能推动新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加快培育新兴增长点,使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呢?
新经济发展,唯有改革先行。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自2013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到2015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九次会议召开,一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丰硕成果激发了社会各界推进改革的强大信心,也为新经济的发展夯实了牢固的根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表示,中国经济新常态不是一个重返危机前繁荣状态的恢复过程,而是在全面结构性改革进程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和新的发展源泉的过渡过程。
通过改革,能够进一步减少干预、进一步地放开准入,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通过改革,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有序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得以加快部署;
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中央领导率先担当“推销员”,推动高铁、核电、4G技术等中国新兴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有效提升经济的效益、效率和质量。
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改革是改变中国经济命运的关键,是中华民族地位不断提升的关键,是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关键,也一定会是今后及“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新经济发展,还需要创新推动。
当前,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征兆已经显现,面对科技创新新浪潮,面对企业主动转型、创新意愿的明显加强,面对全民创业热情逐渐被点燃,创新创造已然成为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经形成;信息技术、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各行各业加速“触网”,并直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多维度、系统性变革。
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认为,中国经济生产要素的权重发生变化,要加大创新的力度,融入新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未来谁有创新能力,谁能融入新经济,谁就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表示,我国的经济转型与新工业革命交叉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我国创新活动进入活跃期,又恰逢改革进一步释放红利,新的比较优势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我们应该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