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就要实施了。新规将大额交易的标准由原来的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同时,还对个人购汇也进行了相应限制。那么,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会有什么影响呢?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大额转账受到关注
新规规定,自7月1日起,凡当日单笔或累计交易超过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金融机构都要送交大额交易报告,否则会被纳入关注名单。同时,调整了金融机构大额转账交易统计方式,并将可疑交易报告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银行业内人士解释说,新规对用户的转账等交易,基本没有影响。因为央行监测的只是高频次的可疑交易,而且上报程序由金融机构操作,报告的起点从20万元降低到5万元,用户并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据介绍,加强现金管理是反洗钱工作的重要内容。国际上现金领域的反洗钱监管标准大都比较严格,很多国家大额现金交易报告起点均为1万美元(或等值外币),监管部门为打击特定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还可以进一步下调现金交易报告标准。
购汇不能用于境外买房
外管局还要求,“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同时,在填写购汇用途时,“预计用汇时间”填报项为必填项,填写预计使用购汇资金的日期。新规实施之前,个人去银行购汇,并不需要说明自己究竟打算何时使用所换的外汇。
据调查,有些人购买了海外保单,如果每年的保费超过1万美元,可能会被格外关注。按照现行政策计算,每人每年的购汇额度是5万美元,折合30多万元人民币,购汇之后,可以对外支付的项目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购买非投资类保险以及咨询服务等。如果这些钱不够用,借助别人的个人额度来购汇,则是会上征信黑名单。
境外提现千元上报
自9月1日起,所有境内银行发放的银行卡,凡是在境外提现或者单笔消费超过1000元人民币,交易信息就须进行上报。对于这条新规,有些“海购”族打算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来逃避监管。
通知所称的境内银行卡,是指境内发卡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的各类银行卡清算机构标识的银行卡,包括但不限于借记卡、信用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业内人士解读说,经测算,目前80%以上的银行卡境外消费单笔金额低于1000元人民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虽然支付宝、微信等境内银行卡关联的第三方支付,不在此次境外交易信息采集之列。但是,现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应通过银行申报跨境交易信息,因此,非银行支付渠道的境外交易信息已被纳入外汇局的数据采集范围。想要通过这个方式绕过监管,是行不通的。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谷丽红 实习生 赵 霈
|